2025-05-22 10:00:31
文章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阅读:0
2021年深冬,广东惠州的工地上寒风凛冽,张强盯着手机里的结算单,眉头紧锁。“还剩101万没结……”他喃喃自语,手指划过屏幕上冰冷的数字。这笔钱,是他和工友们两年来的血汗钱砌砖、抹灰、熬夜赶工,如今工程早已竣工,可钱却迟迟拿不到手。
张强是个乐观的四川汉子,他带着老乡们走南闯北接活儿,信任是他最看重的本钱。一号公司海岸项目的工程,是他通过包工头王立富接下的。王立富背后是二号集团,大公司、大项目,张强觉得稳妥踏实。施工期间,王立富负责对接结算,大家常在微信群里沟通,一切看似井然有序。可到了最后付款时,王立富却总以“甲方没结款”为由拖延,甚至提议“以房抵债”。张强急了:“工友们等着钱回家过年,房子能当饭吃吗?”
2023年初,多次讨要无果后,张强联系了北京冠领(广州)律师事务所,希望委托专业律师介入,帮助他要回应得的劳动报酬。律所经研判接受了委托,委派律师李峰莉代理此案。
起初,张强以为这只是和王立富之间的劳务纠纷,但咨询律师后才发现,事情远非那么简单。一号公司咬定张强只是“劳务班组”,并非法律认可的实际施工人,拒绝担责;二号公司声称王立富是“无权代理”,结算单无效。两家公司互相推诿,一团乱麻。
经过一番详细梳理,律师发现,两家公司的抗辩理由看似严密,实则漏洞百出。首先,《班组承包协议书》明确显示,张强不仅提供劳务,还提供了小型机具及辅料,符合劳务分包合同的特征,应当被认为是实际施工人。其次,二号公司否认王立富的代理权,却无法解释为何王立富会长期参与项目管理,且王立富作为二号公司员工从未对之前的结算金额提出异议。据此,律师代理张强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庭上,律师列出工程计价材料、结算表格、项目管理群的聊天记录等内容,指出二号公司欠付张强工程折价款101万余元,应当及时还清。同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43条的规定,张强作为实际施工人也有权请求发包人一号公司在欠付工程款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
一审法院经审理,判决二号公司限期向张强支付工程折价款101万余元及利息,一号公司对此承担共同清偿责任。
不过对于这一结果,两家公司均不服气,于是提起上诉。鉴于此前诉讼中冠领律师专业的表现,张强决定继续委托冠领律师代理应诉。二审庭审中,冠领律师逻辑清晰,特别指出两家公司在一审中已自认欠付工程款的事实,却仍以程序问题拖延支付,违背诚信原则。
2025年5月,二审法院最终采纳了冠领律师的意见,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信任需有契约护航,弱势者更需要法律武装。这场官司,不仅让张强拿回了养家钱,更让他懂得了法律的力量。后来,张强组建了自己的施工队,接活儿前总要先仔细签订合同。“吃一堑长一智嘛!”他笑着对工友们说道。(文中人物除冠领律师外均为化名)
撰稿人:陈雨欣
审稿人:张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