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3 16:19:22
文章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阅读:3
北京房山区社保局的玻璃门开了又关,这是老张第三次来到这边,工作人员又一次递出那张《工龄认定申请表》,表格边角已经卷起了毛刺。老张攥着档案袋的手指微微发抖,袋子里装着他在房山肉联厂工作的全部证明除了最重要的那份档案。
故事要追溯到90年代,老张是土生土长的北京房山人。自90年代起,就进了当地的肉联屠宰场工作。每天天还没亮,他就伴着屠宰场里牲畜的叫声,开始了一天的忙碌。那时候的他,虽然工作辛苦,可心里踏实,毕竟是国企的职工,总觉得未来的日子充满了盼头。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老张在屠宰场里目睹了无数次的日出日落。谁曾料想,时代的洪流如此迅猛,到了90年代末,肉联屠宰场未能抵御市场经济的冲击,最终倒闭。老张心里虽然满是不舍,但也只能无奈接受这个现实,之后便辗转在当地一家工厂找了一份工作,勉强维持生计。
时光匆匆,眨眼间老张就到了临近退休的年纪。辛苦了大半辈子,他就盼着能顺顺利利退休,拿上退休金,安安稳稳地度过晚年。2024年,他满心欢喜地去办理退休手续,想着马上就能开启悠闲的退休生活,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工作人员一脸遗憾地告诉他,因为档案丢失,退休手续办不了。
老张顿时感到茫然失措,脑海中一片混乱。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档案怎么就没了呢?回过神后,他心急如焚。无奈之下,他来到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求助。律所指派邢亚青律师代理此案。
冠领律师介入后,耐心地安抚老张,让他不要过于着急,随后便开始仔细研究老张带来的现有材料。尽管材料有限,但律师敏锐地察觉到,想要解决老张的退休问题,关键在于如何通过现有的零散证据来还原他完整的工作经历,进而补充档案缺失的部分。
律师经四处打听,找到了当年在屠宰场担任过会计的一位退休老人。这位老人年事已高,记忆力大不如前,但在律师的耐心引导下,他慢慢回忆起一些与老张工作相关的细节,还意外地提供了一本当年记录员工工资发放情况的破旧账本。这本账本上,详细记录着老张每个月的工资明细和发放时间,成为了证明老张工作经历的重要线索。
接着,律师又马不停蹄地走访老张在肉联屠宰场的老同事们。向他们说明来意,他们提供了许多关于老张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以及在厂期间表现的证言。在收集到这些关键信息后,邢律师开始与房山区社保局进行积极沟通。律师带着整理好的厚厚一叠材料,多次前往社保局,与工作人员详细阐述老张的情况。她指出,虽然老张的档案丢失,但根据现有的这些证据,足以证明老张在肉联屠宰场的工作年限和经历。
社保局的工作人员一开始对仅凭这些零散证据认定工龄存在疑虑,律师便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强调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应因档案丢失而被剥夺,只要有充分的证据能够相互印证,就应当依法认定其工作经历。在沟通的过程中,律师还借鉴了其他类似案例的成功处理经验,向社保局提供参考。
转机出现在一个意想不到的角落。就在此时,律师在社保局的失业保险科的档案室里,发现几个标着“特困企业”的纸箱被堆在角落,露出“房山肉联厂”几个褪色的钢笔字时,阳光正好照在那一摞资料上,老张的档案就在里面。
2025年2月,老张致电冠领律师,告知自己已经顺利完成了退休手续。不久后,老张向冠领律师送来了一面锦旗,以表谢意!
撰稿人:毛梦遥
审稿人:段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