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10:40:26
文章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阅读:8
2023年4月,上海铁路运输检察院指控某餐饮公司前副经理林某,在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期间,利用职务便利伙同他人篡改收款账户,侵占公司营业款160万元。案发后,林某被上海警方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并逮捕。后经冠领律师全力辩护,法院最终采纳缓刑建议,判处林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林某被刑事拘留次日,其家属通过多方咨询,辗转联系到北京冠领(上海)律师事务所,律所指派律师王传函担任林某的辩护人。律师与家属进行面谈,初步了解涉案金额、退赔进展及公司态度,并迅速组建团队分析案件突破口。家属在沟通过程中始终聚焦案件细节,强调林某已部分退赔并愿意全力配合司法机关。律师团队迅速制定“认罪认罚+全额退赃+争取谅解”的辩护策略,次日便向检察机关提交法律意见初稿。
律师在了解大致案情后指出,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的量刑核心在于犯罪数额与情节的平衡。涉案金额达“数额巨大”标准(6万元以上),法定刑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司法解释明确规定,存在退赃、认罪认罚、取得谅解等情节的被告人可实质性降低量刑基准。
本案中,林某作为主犯,虽涉案金额远超标准,但其行为存在两处关键辩点:其一,认定职务侵占的“非法占有目的”需结合资金流向证明,而本案中部分款项用于填补餐厅运营漏洞,主观恶性相对有限;其二,全额退赃彻底消除社会危害性,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从宽处理要件。此外,被害单位出具的谅解书进一步印证其社会关系修复效果。学术上,缓刑适用需满足“犯罪情节较轻”“悔罪表现明确”“无再犯风险”三要素。律师认为,林某在审查起诉阶段主动补足全部赃款,且无前科,具备适用缓刑的实质条件。
案件初期,检察机关以林某是主犯且涉案金额巨大为由提出实刑量刑建议。律师团队通过三阶段攻坚实现逆转:
第一阶段:夯实退赔证据链。律师调取林某个人账户流水,发现其早在案发前便陆续向公司退还14万元,并说服家属抵押房产筹集剩余146万元。团队将还款凭证、银行转账记录与公司财务系统数据交叉比对,形成完整退赔证据,提交法院证明其悔罪诚意。
第二阶段:瓦解“销毁证据”指控。公诉机关指控林某曾销毁支付宝终端,试图加重其罪责。律师通过反复查看监控录像发现,设备系被多名员工共同处理,林某仅在场未直接参与。团队结合另案人员笔录,向法院论证其在此环节的作用次要,成功剥离部分不利情节。
第三阶段:穿透性沟通促成司法共识。审查起诉阶段,检察官坚持认为“160万数额过于巨大,缓刑缺乏先例”。律师团队检索近三年上海同类案件,整理出5起百万级以上职务侵占案适用缓刑的判例,并撰写20页类案报告,重点强调“全额退赃+谅解”的核心价值。开庭前一周,主审法官初步认可缓刑可行性,但要求律师补充社会调查报告。团队连夜联络司法社工机构,对林某进行家庭走访、社区评估,证明其无再犯风险。最终,合议庭在庭审中明确采纳律师提交的类案报告与调查报告,当庭调整量刑意见。
2023年10月,上海铁路运输法院作出判决,林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罚金三万元。至此,这起百万级职务侵占案在冠领律师的专业辩护下,既捍卫了司法公正,也为当事人争取到重回社会的机会。
撰稿人:李晓雯
审稿人:段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