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0 15:28:35
文章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
阅读:42
不久前,林某(女)指控关某(男)虚构年龄、经济状况骗取钱款,并在未经其本人同意的情况下私自操作股票导致严重经济损失,关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北京市顺义区公安分局刑事拘留。然而,在这起案件背后隐藏着的实际上是两人因情感纠葛引发的民事纠纷。真相究竟如何?一场关乎法律与人性的较量就此展开。
关某被拘留后,他的妻子颤抖着推开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的门,哽咽道:“我丈夫绝不会犯罪!请救救他……”孟祥耀律师接受律所的指派后接过案卷,发现受指控的罪名重大,且关某已被羁押一周。时间紧迫,律师迅速整理思绪,开始仔细梳理案件的各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线索。
律师在分析时指出,“诈骗罪的核心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依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即构成诈骗需要满足“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及“存在非法占有目的”两大要件。本案当中,关某虽虚报年龄,但这一行为在婚恋交友中较为常见,且微信记录显示他明确告知林某借款是用于偿还房贷和网贷,资金流向清晰可查。
更关键的是,关某收到款项后悉数用于还款,无挥霍或转移资产行为。关某名下的北京房产也证明其具备偿还能力。律师强调:民事借贷中,借款人即便无力还款,也不等同于诈骗。林某因情感矛盾将民事纠纷刑事化,显然混淆了法律边界。此外,股票账户由林某实际控制,亏损属投资风险,与刑事犯罪无关。律师的论证层层递进,直指指控缺乏核心要件。
接受委托后,律师连夜会见关某。讯问室里,关某眼眶通红:“我说的都是实话,但没人信……”律师安抚其情绪后,迅速调取两人三年间的微信记录,发现林某早知关某负债,甚至多次鼓励其借款周转。然而,检察院初期认为“虚报年龄即构成欺骗”,坚持批捕意向。
转折点出现在一份关键证据林某报案前曾威胁关某:“不还钱就让你坐牢!”律师迅速提交这段录音,并多次与检察官沟通:“林某报案动机夹杂私人报复,证据链条存在重大瑕疵。”同时,律师梳理出林某与其他男性较为暧昧的聊天记录,以此证明其指控可信度存疑。历经三次补充证据、两次听证会,检察官的态度逐渐松动。最终,律师凭借一份23页的辩护意见书,将案件性质锚定为民商事纠纷。
最终,顺义区检察院采纳辩护意见,对关某作出不予批捕决定,顺义分局依法将强制措施变更为取保候审。走出看守所时,关某与妻子相拥而泣。寒风凛冽,但阳光穿透云层这场因情感与金钱引发的风暴,终以法律的理性画上句点。
撰稿人:李晓雯
审稿人:董振杰